快讯: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提交审议
2025年2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以下简称“二审稿”)被提请会议审议。
二审稿在一审稿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从国家立法层面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及营商环境进行法治保障,对在华民营企业发展或有重大利好。敝所对二审稿中值得企业的关注的部分要点简单介绍,供各企业参考。
1.审判、检察工作中的法律解释对企业将“不溯及既往”
该“不溯及既往”条款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经营预期,避免因法规政策变化导致被“翻旧账”的风险,即不能用新规定去追究企业的旧行为。
例如,某法规2025年生效后,不能用来处罚2024年企业已完成的合规经营行为,这样或将减少企业因法律解释调整,导致过去合规行为突然被定性为不合规的风险和担忧。
留意点:
(1)该“不溯及既往”条款有适用范围的限定,即仅针对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如司法解释、办案指引),而非法律本身。例如,某司法解释对“不正当竞争”的概念重新调整后,公司此前的行为是否符合“不正当行为”应适用调整前的标准。
(2)如果新解释更有利于企业(如降低罚款比例等),企业可主张适用新解释处理旧纠纷,减少损失。
2.随意收费、罚款情况将被规制
草案二审稿中提出,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比如,某执法人员以企业“卫生不达标”为由罚款10万元,但相关法规里最高罚款标准只有5万元,这就是违规罚款。另外,也不得向民营经济组织摊派财物,比如,要求企业提供“赞助费、捐款”等。
这意味,国家将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制政府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尽可能减少公权力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涉,避免政府乱收费的可能。同时,企业可以要求政府将有关服务事项和收费标准进行公开公示,这样的话,营商环境将更透明,或将避免或减少暗箱操作的情况发生。
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也体现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人工智能AI、新能源、高质量制造业及新质生产力、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后续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公布和实施,民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将可以更多有法治保障,但是企业也需要更加具备守法精神,做到合法经营,才能减轻违法成本。
作成日:2025年02月26日